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心得體會
————一分公司黨支部劉繼峰
十八大是中國改革發(fā)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,十八大既是我們黨對過去5年進行的全面回顧與總結,又是對今后一個時期的發(fā)展目標和宏偉藍圖的勾勒與描繪。這次大會也讓我們感覺更加貼近“民生”、更加感觸“幸福”。
胡錦濤總書記所作的十八大報告中與“民”字相關的詞匯頻繁閃現,,干部選拔任用強調“民意”,法治建設強調“民主”,社會各項事業(yè)強調“民生”。
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”,是我黨歷來的共同理想與宗旨。91年前的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葉扁舟,到今天舉世矚目的盛世盛會,我們黨不斷發(fā)展壯大,帶領人民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,始終立于不敗之地,最根本的一條在于我們黨始終把“民”字放在了心中最高位置,始終堅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。
十八大的召開,不僅體現了我們黨始終如一、一心為民的政治追求,凸顯了以人為本、人民至上的執(zhí)政理念,而且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了新要求、確立了新思路、明確了新任務。這些新要求、新思路、新任務無不緊扣一個“民”字,無不緊扣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。要達到新要求、落實新部署、完成新任務,同樣也離不開一個“民”字。
當前,物價、房價、醫(yī)療、教育、食品安全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等問題,都是人民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利益問題。解決這些問題,關鍵在于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立黨為公、執(zhí)政為民,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,情為民所系,利為民所謀。
學習貫徹十八大報告,就要做好“民”字文章,工作中我們應當學會傾聽身邊群眾、同事的心聲,真情關心群眾、同事的疾苦,力求做到盡己所能、幫人所困,踏踏實實為群眾半點實事。
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,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,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。
“幸福感”來自于對現實生活的自信。黨的十六大以來,我們黨高度重視民生問題,始終把改善民生工作放在首位,延續(xù)2600多年“農業(yè)稅”的免除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“兩免一補”政策的實行、農業(yè)補貼資金規(guī)模的不斷增加等等,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了社會發(fā)展的成果,讓老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。
“幸福感”來自于對美好生活的希望。“必須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,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”、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,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”、 “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”等一系列重要論述,體現的正是我們黨以民為本的執(zhí)政理念。十八大報告勾勒的未來藍圖,讓我們有理由相信,在黨中央對民生問題持續(xù)的重視和關注下,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富強,人民的生活水平會越來越高,人民群眾也會越來越幸福。